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与宫颈细胞学诊断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与宫颈细胞学诊断

关键字:制片技术 细胞学仪器  发布时间:2014-10-09 作者:马博文(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摘要:追根朔源,细胞学从细胞(cellula)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形成,都是作为一种研究和观察生物学的方法,而独立于其他学科。

1  历史回顾

早在1858年 Virchow首先将细胞理论应用于病理学,被公认为是细胞病理学的奠基人。追根朔源,细胞学从细胞(cellula)的发现到细胞学说的形成,都是作为一种研究和观察生物学的方法,而独立于其他学科。不仅如此,它更早于病理组织学的出现。由于显微镜的改进,尤其是消色差物镜的使用(19世纪初),使细胞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细胞学被称之为“组织学之前对细胞的研究”。德国著名医生鲁道夫·菲尔绍(Rudolph Virchow,1921-1902)利用显微镜研究病理组织和细胞,从而确立了病理学领域的一个主要学派--细胞病理学派。Virchow在他的细胞谱系理论中假定目前的细胞来源于预先存在的细胞(这些细胞是在一个未打破的血流系)这与当今的干细胞理论惊人的相似。无论如何,这种研究“由细胞单位特性而表现出的正常的或病理的现象”的方法科学自一开始就与病理学结下不解之缘。

自Papanicolaou’s将宫颈细胞学用于对宫颈癌的诊断并于1943 发表了用**涂片诊断子宫癌的著名论文以来,诊断细胞学被接受为医学中通用而有效的学科主要是由于Papanicolaou(1883—1962)的工作,他作为“现代细胞学父”是基于他于20世纪20年代公布了用细胞学方法评估激素的事实;1928年他建议这种方法用于宫颈癌的诊断有价值。在同年的早些时候,Babes独立地宣布了同样的事实。细胞学被认作有价值的诊断工具,导致了下列专论发表:
    1943 Diagnosis of Uterine Cancer by Vaginal Smear ( Papanicolaou & Traut )
    1948 The Epithelia of the Women’s Reproductive Oranges (Papanicolaou et al.)
    从那时起,有关细胞学技术、结果和身体各个系统的应用之报道的数量在美国和世界多数地区占据优势。细胞学技术现在得到了很好的认可和接受。
    1954年Papanicolaou还出版了The Atlas of Exfoliative Cytology(1956年作了补充)。作为150余种刊物的作者和许多荣誉和奖励的获得者,Papanicolaou会被人们永远地记得他是第一位为细胞学打下坚实基础的人。Papanicolaou's的贡献是巨大的。巴氏涂片成为宫颈细胞学的代名词。直至今日,全世界每年大约要做1亿个巴氏测试。 准确的诊断和筛查使宫颈癌的死亡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和晚期癌的大幅度下降,早期癌则不断被发现,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种诊断手段具有如此巨大的潜能!
   细胞学说形成以后,由于出现了供显微镜组织切片的新技术,使组织学得到长足发展,而细胞学则因技术难度大而发展缓慢。百余年来细胞学的进展是缓慢的,这中间的原因有历史的,有观念的,也有技术难度的,但无论如何细胞学被越来越多地得到认可。宫颈涂片与细胞学诊断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经历后终于出现了应用型的制片机――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装置。

2  液基薄层细胞技术

早在60-7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欧美医疗单位用滤膜来手工制片,用于诊断细胞学。并且膜的性质描述也和当前过滤膜基本相同。目前所使用的几种制片装置和方法不是有什么特别要求而难控制的,只是开发商把这一过程机械化了。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是指薄层制片自动装置制备细胞学标本(涂片或印片)的技术。这些装置研发于20世纪末期,主要有两家美国公司的产品,即Thin Prep 薄层制片技术装置(又称TCT)和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薄层制片技术装置(又称LCT)。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开始投产。TCT 和LCT 技术均是液基薄层细胞技术的一种细胞学制片装置即制片机,如同病理组织切片机样,只是制片的机器。

2.1 Thin Prep 薄层制片技术:

    Thin Prep 薄层制片技术是美国赛迪(CYTIC)公司研制和生产的用于制作细胞学标本的装置,TP涂片在恒定的面积(约50px2)上,均匀地分布着很薄的一层细胞,克服了传统制片技术上存在的材料太厚,细胞重迭,背景模糊和染色不佳等问题,同一个标本可重复制片。

    保存细胞溶液瓶是一内含酒精为主的保存液的塑料小瓶,室温中保存来自身体任何部位的细胞达较长时间(一周以上)。转送细胞过滤器(Tran Cyto filter)是一次性使用的塑料柱状桶,其一端开放与过滤器的盖相结合,另一端为平滑有孔的滤膜。根据其原理,又被称为微孔滤膜法制片技术。

该机制片过程分三步骤:分散:仪器旋转瓶内的过滤柱状桶以分离随机聚合在一起的细胞微粒;收集:轻微的负压作用于滤膜上,将细胞吸附在滤膜表面上;转送:过滤柱状桶又转到玻片上,由于细胞的自然吸附性和玻片的静电作用,细胞对玻片比对滤膜更具附着力。玻片与滤膜分开并放入固定液容器中,固定后进行常规染色。

由于表面张力的存在使得部分涂片的中心部分细胞稀少,显示较薄。但边缘部细胞较多,足以供诊断需要。

2.2 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学薄片制片技术:

Auto Cyte PREP液基细胞学薄片装置是美国三路影像公司(Tripath Imaging Inc)的产品,这种装置与Thin PreP都属细胞学自动制片装置。但其原理设计不同,该装置在自动制片前有一步离心过程,而非Thin Prep装置的微孔滤膜技术,离心沉淀后的细胞数量更集中,经机器搅拌后采用自然沉淀法的原理制成分布均匀的巴氏涂片,从观察效果看,与Thin Prep 稍有不同,但不影响诊断。同时可进一步由AutoPap细胞自动扫描图像分析设备进行电脑阅片及初筛,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两项同做显收费较高。

Auto Cyte PREP机一次可制做48张涂片,耗时约2小时多,制成的涂片内容物限在直径约32.5px 的圆形薄层物,其细胞分布均匀,有少量重叠但无牵拉变形,细胞无退化变性,染色效果好,符合诊断要求。同一病例可重复做涂片。在观察时由于细胞的沉降有先后,结果产生景深问题,需要不停转动微调,拍摄时取景有模糊之处,总不在一个平面上。

除上述已进入中国市场的较好的国外厂家生产的液基细胞制片装置外,还有一些半自动或手动的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在近年来陆续进入。

2.3 国产液基细胞制片装置

近年来国内也陆续出现了国产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装置,湖北孝感宏翔科技开发公司经获准生产的国产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机,已经生产出改进型,使该产品的制片质量接近国外同类产品,更值得一提的是其耗材的成本低,使其竞争力增强,有利于该装置的普及。

2.4 其他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

随着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的推广,出现了多种人工和半自动的液基制片术。

Cytospin离心机式制片装置,又称细胞离心涂片机(Cytospin),是利用离心旋转的原理制备细胞学涂片的一种仪器,由于其兼有离心、过滤、旋转、转送等综合功能,成为细胞学实验室必备的仪器设备。该仪器每次可处理多个标本,对体液标本或细胞悬液较多的细胞学实验室来说,发挥的作用较大。

标本细胞采集器:传统的细胞悬液标本是离心沉淀处理,其过程程序较复杂,耗时多(一个小标本的处理时间在15分钟左右)。1956年Seal最先将微孔薄膜滤过技术(Millipore filter)应用于收集混悬液中的癌细胞。近期由国内研制开发的细胞采集器简化了涂片的程序,缩短了标本处理的时间(一个标本的处理时间为3分钟左右)。

细胞采集器的关键技术是微孔滤膜技术,其孔径大小均等,几何形状确定,可截留大于孔径的任何微粒。宫颈标本使用孔径8μm的微孔滤膜,可获取包括上皮细胞在内的有形成分的浓缩制样,细胞成分丰富,便于细胞学诊断证据的收集,是一种快捷、方便和经济的液体标本处理方法,适用于各种体液标本的涂片制做。由于滤膜或滤膜夹内可截留少量液体,致使涂片背景不太清晰。

2.5 液基薄层细胞片的优缺点

在肯定液基薄层细胞技术是一个较大的进步的同时,要认识到由于它强调取材的规范化及其重要性,在很大范围内均提示取材的重要性,这一点在过去经过多年来的努力都未达到足够重视的程度。无论哪一种方法制片,在进行制片时都强调取材和都改进了取材方法。不管是手工还是机器,只要最大限度保持细胞量多和显示细胞结构,阳性率就会提高,近年来发表的液基薄层细胞制片装置提高阳性检出率的文献报告在分析原因时,绝大多数均指出强调取材和阅片技能的重要性,以及细胞学医生的培训和规范诊断语言的必要性,至于单纯由于使用机器而提高了阳性率的几率则是很低的。

由于薄层制片方法与传统涂片方法及原理各有不同,液基法含有先固定后涂片的程序,致使细胞收缩变小,在显微镜下的细胞学形态也有差异,故细胞学家在阅览薄层片前需要接受短期训练。

   上述介绍的各种制片技术均存在一个耗材价位偏高的因素,这也是制约其广泛普及的瓶颈之一。

3  常规手工制片的现状与今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巴氏涂片是否过时?

由于传统涂片常因受取材的因素的限制,和对临床医师取材方法缺乏培训,部分图片的质量会受到影响。加之一些商家在宣传液基薄层细胞技术时缺乏科学的态度而贬低传统涂片或扩大传统涂片的质量问题,因而引起传统涂片是否过时的辩论。

传统涂片不是一无是处,而是大有可为。甚至也并非必需由机器代替。常规涂片具有明显的优点如下:简单、成本低、易学,任何实验室都能做。在诊断上其涂片的背景也有助于诊断,如血性背景、脏的背景伴有高度病变强烈提示为浸润病变。由于腺细胞的排列结构特点保存得很完整,有利于腺细胞肿瘤的早期病变的发现。此外,常规涂片中细胞成份常多于液基薄层片。实际上,常规涂片保持形态较好,问题细胞较集中而不是象液基片那样散在和混存的抽样检查,易于诊断,也容易提示你进一步寻找异常细胞,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等有结构的肿瘤细胞和胸腹水标本中的球团状癌细胞等。一张优质涂片,就穿刺标本而言,在阅片方面,手工法涂片远远优于机制法涂片,这在国外也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人口众多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之间很不一致,就是东部发达地区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考虑大众的健康问题时,必须要采用卫生适宜技术,把一些经济实用技术广泛引用到贫困人群的疾病筛查中是是适合国情的。

如果传统涂片取材正确,涂片操作符合要求,且细胞量多,加之染色合格,一般认为,在阅片方面手工涂片优于机制涂片,机制涂片正是强调了从取材到阅片的严格规范化要求,使得其阳性检出率得以提高,而不是机器的真实作用。机制片在观察上也具有缺点:散在并在保持细胞构成结构方面差于手工制片;沉淀法涂片的细胞不在同一平面,观察时须不停转动微调;膜式法,细胞分布不均,边缘部细胞较多,而中间部有时甚至缺如;染色上两种均有着色不佳的缺点;不易拍出清晰而具大集中细胞群体的图像;耗材贵等。建议不要一窝蜂都改为机制片。同时机器方面也要进一步改进和研制出更好的细胞制片机来。

3.2 中小医院不应盲目引进

在国外的实验室,有薄层(每次做一张片子用于染色),也有不同的标本用不同的方法,大多数的针吸制片还是用直接涂片方法,这是常规工作的一部分。每天的工作量大约是100-200例标本。有时也接受一些诊所的Pap涂片。美国许多社区医院(类似于中国的中小医院)至今仍然没有机器做涂片,主要是因为细胞学的工作量太小,医院不愿意花大的价钱买设备去做这项工作。一种被称为自动细胞仪的机器,它可以自动制片,自动染色,每次处理大批标本的一种机器,这种自动细胞仪用于中心试验室,每天接受上千张妇科涂片,可以节约劳动力,因为北美劳动力非常昂贵。

由于对液基细胞技术的装置缺乏基本的了解,加之某些供应商的片面宣传和不规范做法,使很多中小医院盲目引进机器。一些院长和临床或病理医师认为引进制片装置就等于引进了先进的高技术,等引进了以后就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才认识到除了引进机器外,还要培训病理训诊断医师和临床妇科医师,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还要面临病例量的短缺和要投入人力去组织工作量。因此在这些方面,医疗行政主管部门要给于正确的引导。

3.3 提高细胞学诊断水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组建规范化的诊断中心

3.3.1 无论传统制片技术还是液基制片技术均不能替代医生诊断水平

无论用什么方法,即便是得到一张合格的甚至优良的涂片标本,最后的诊断仍然依靠高水准的病理细胞学诊断医生。细胞学诊断是一项难度很大而又不能突击成功的学科,过去由于过低地评估细胞学诊断的难度,病理医生在细胞学上投入的时间、精力、学习以及思想准备诸方面极少,可想而知其诊断水平如何。另外在医院的专业重视度低下,很少有长期坚持细胞学专业的医生,大多则选择其他专业而不再继续坚持细胞学专业工作,成功者凤毛麟角。虽然目前需求是大量的,通过突击培训然或加大工作量来改善面临局面,但由于人才需求仍然大于人才供应而不济于事。当务之急应该是提高整体细胞学诊断医生的素质和诊断水平,以应引当前面临的困境。

3.3.2 液基薄层细胞技术的推广也带动了巴氏涂片染色方法的普及

除了细胞学诊断规范方面的进展推广外,染色方法的统一也是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宫颈涂片方面国内外推荐巴氏染色(Papanicolaou stin),但由于国内在长期的诊断工作中,由于参与者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染色方法并存现象很普遍。病理医师大多习惯于HE染色,而检验师则擅长采用血液染色,巴氏染色并不很普及,建议采用统一的巴氏染色,有利于交流和统一标准,同时也建议厂商开发成品化生产巴氏染液,以适应医疗单位的需求。

4 规范化发展适宜技术是中国特色细胞病理学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4.1 Bethesda系统为我国的细胞学发展提供了契机

4.1.1 自1943年Papanicolaou’s报告了著名的”用**涂片诊断子宫癌”论文以后,细胞学最显著的进步莫过于1991年Bethesda系统的出现。1994年经美国国立癌症中心细胞室Dr.Diane Soloman和Ms.Copeland向中国同行介绍,逐步在中国各大医院采用和开展.随着液基薄层细胞技术(AutoCyto and TinPrep)的开展而形成一个高潮,同时Bethesda系统的推广应用也为液基薄层技术的被引进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1.2 宫颈细胞学沿用巴氏的五级分类已愈50余年之久,在这期间有大量的细胞学专业学者提出各种分类法,提出许多很有见解的意见。直至1988年提出的新的分类报告系统,经过润色修改加工之后于1994年出版了Bethesda分类报告系统,这个分类最有特点的是以下几点:

对标本满意度的评估,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满意标本是一个准确诊断的基础,满意度来自各个方面,各有各的责任,适于操作。

分类细,对号入座,提出对各种病因所致的细胞学改变进行分类,但实质是两级分类法。

对癌前病变提出低度及高度病变的概念,明确界限并与组织病理学的分类相对应,有利于对照证实细胞学的准确程度,也有利于临床治疗。

将未确定诊断因素降低到最低,规定了作为模糊和未确定诊断的数量范围,也强调了细胞学在确定中度和重度非典型增生方面的重复性差的问题,划定了高级别病变的范围。

4.1.3  Bethesda系统从诞生之日起立即引起专业人员的关注,这绝不是偶然的设想,在最初开始应用Bethesda语言时是不被人理解的。在中国,自1994年被介绍后,1995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抗癌协会临床细胞学术会议上提倡使用以来,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在中国的各大医院已逐渐普及开展。经过近年来的使用,已证实其实用性、可操作性、诊断的到位性及其科学性和严谨性,根据1991出版的Bethesda系统的建议旧的巴氏五级分类法已被放弃,继续使用这些旧分类法已是不合时代的节拍。还需要特别强调,严格按系统标准诊断各种病变,不能随意解释其含义是至关紧要的。当然Bethesda系统并不是没有缺陷的,有些甚至是遗憾的和有一定争议的。比如对ASC-US的诊断,虽然在被认为是ASC-US病例中有CIN2或CIN3存在,但毕竟还有为数不少的阴性病例存在,这些病例的不可避免造成了临床医师在处理上的困难,同时增加了病人的精神痛苦和经济损失。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来说,将HPV相关性细胞异常中的一时性感染与持久性感染混合在一个级别内,两者具有不同意义的结局:前者一般1-2年消逝,而后者使发展为癌前病变或侵袭性癌的危险性增加。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议。2001年召开的国际性会议修改了一些TBS在长达10年使用期间反映出的问题,使其达到了较为合理的程度。

当宫颈细胞学的TBS系统于1988年刚刚出现的时候,许多人持怀疑态度,如今全世界包括中国的业内人士几乎无人不晓。在多数一窝蜂地盲目推广TBS的人中,其实并没有多少人员真正了解TBS。TBS系统最精彩的内容,就是其诊断语言和信息,准确地表达了病人的疾病情况。从1991版到2001版的TBS,严格地规定了宫颈/**细胞学的诊断内容和语言,这种诊断语言是在充分地考虑了从细胞病理学家妇科医生到保健医生、律师、社保界甚至病人的意见后制定的,因此也是代表了各个方面的科学的人道的和可行的共识。例如HSIL既考虑了细胞学诊断的实际情况----即细胞学不能明确是CIN2抑或CIN3,实践证明细胞学在这方面的可重复性较差,又给病人以选择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在对ASCUS诊断时则必须考虑更严重的病变----ASC-H,以对因细胞学缺乏更多证据而难以确认是否为ASCUS中更严重的病变作出留有余地的和有必要进一步检查的提示。这些精确的诊断语言能够表达疾病的现状与程度。

4.1.4 毋庸讳言,由于受取材的限制和制约,细胞学诊断目前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这就更加要求规范化其诊断标准。目前国内细胞病理报告方式各不相同,从前多采用“可见癌细胞”、“未见癌细胞”等报告形式。宫颈涂片的报告在过去五十年中一直沿用巴氏五级分类法分类,而且在理解和解释上更是不一致。随着细胞学的发展,报告形式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又一次向国内的病理学界提出要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报告是当务之急。

4.2 诊断水平与培训问题

当前我国的细胞学诊断水平处于落后状态,这与该专业不被重视和缺乏专业培训不无关系,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存在。欲要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必须加大学历外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由于细胞学诊断的培训难度大,花费财力物力较多,因此目前只有仪器设备公司应客户要求要请个别专家作简短培训,并不是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培训。短期培训质量水平有限,不可能解决长期的、大量的诊断问题,更不用说能够解决疑难问题了。

现代细胞学应当是证据的科学,强调临床细胞学紧紧把握临床,形态学不应是仅仅靠观察细胞个体表现的细胞学,而应注重整体观念,即观察结构的细胞学。还要更微观、更注重边缘学科的介入----全面的细胞学。这样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要以形态学为基础,形成寻找证据的细胞学。这才是至关紧要的。

由于细胞学诊断是一项病理诊断技术,也是一项具有一定缺陷的科学,具体表现在取材的不确定性和判断证据的片面性及诊断者的经验值。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一种病理诊断项目,而病理诊断在法律上的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允出现错误判断。因此必须规范诊断标准和诊断语言,统一报告内容,才能应对所面临的问题。而进行正规的培训是解决诊断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也对民办的培训中心加以专业技术的指导和行政介入,使这些专业技术的培训走向规范化和高水准。

4.3 质量控制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996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举办的宫颈癌研究进展大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宫颈涂片是有助于根除宫颈浸润癌的最好方法之一。但是,这种检测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个主要的障碍。
    美国众议院1988年通过一项法案(CLIA’88),此法案认为美国妇女受到宫颈涂片检测不当的威胁,而且病理学家的自律机制不完善,需要联邦机构的监督。这项法案的用意在于让法律界人士监督和调查病理学者的工作及宫颈涂片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任何一名病理学家均有可能成为一起医疗纠纷案件的被告。如果他(她)不幸误检了一例或多例宫颈涂片,而被检者后来又因宫颈癌未得到及时治疗而死亡的。专家的水平不一,某些微小的细胞异常未报告可能被冠以严重失误的罪名,另外一些较明显的癌前病变未能发现可能被称为“不显著的细胞异常”而失去最佳治疗机会。

使误检的发生率减少到最小是最有可能避免这些医疗纠纷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尽管不是完全的。很多研究,包括美国病理学会进行的调查,均表明误检的发生相当普遍。即使在条件一流的实验室中,用宫颈涂片对子宫肿瘤患者进行首次筛查的假阴性率在5%左右。这种漏检可以通过质量控制措施加以纠正。最好的补救措施就是对被检查者都进行重复检测,而且第二次检测最好由另一位经验更丰富的病理学家进行。重复检测不是第一次检测的简单重复,而是从检测人员、检测手段到检测资格都应有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如对所有被检者都进行重复检测,检查费用将有大幅度提高。卫生行政部门必须对此加大资金投入。

4.3.1 建立规范化管理和质量控制体系

大量的文献和历史长久的证明,细胞学的病理形态的科学性、诊断的敏感度、可重复性以及临床应用的可操作性均是不可置疑的,关键在于缺乏对诊断质量的控制系统。

目前我国尚缺少细胞学质控的标准。质控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QC)。质量保证包括人员、设备、规章制度等诸方面的硬指标。质量控制则包括标本质量及诊断质量两方面的技术和制度保证。我国应尽快建立针对细胞学实验室和人员的质控标准,以促进细胞学水平的提高。

2003年9月在乌鲁木齐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五届细胞病理学学术大会上代表们提出了改变我国细胞学诊断无章可循的现状,做为13亿人口大国,急需组织国内细胞学权威人士,编制两部重要的“规范性”著作。《细胞病理学质控规约》,内容包括从标本收集到制作、染色、镜检、报告语言、档案保存及检索等;对细胞学工作人员的资格审定、考试再教育等;对细胞学诊断的报告形式及要求;关于细胞学准确性统计的标准化等;对细胞学实验室工作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做出明确的要求及规定。《细胞学诊断规范化语言与标准》,内容包括对各部位每种细胞学诊断提出简要的诊断标准,并附图片说明。

建立以学科专家为主、行政介入为辅的细胞学诊断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建议有关方面考虑此事。

4.3.2 重视规范建设实行准入制度

由于缺乏应有的管理和质量控制,在大市场的诱惑下,一些医疗单位甚至一些非医疗实体都引进机器,将技术人员稍加培训甚或不加培训,就开始了临床细胞学诊断。致使大量不规范的报告出现,甚至出现错误的诊断无人复检的现象,这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很危险的。因此而产生的后果是出现临床上的过处理,潜在具有医疗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4 整合专业技术力量建立细胞学诊断中心

就个人的诊断水平而言,中国的专业人员的诊断技术并不比外国低,缺乏的是不善于整合各方面的经验和成果,而国外的病理细胞专业重视整合技术力量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各种学科专业优势的建立,使政府或医疗实体节约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及人力。这与该专业不被重视和缺乏专业培训不无关系,当然还有其它因素存在。

5 小结

宫颈细胞学是诊断和发现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

宫颈细胞学的TBS系统是目前很好的规范化诊断语言,提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是强调规范化取材和制片的装置,可以制作出很好的涂片,各医

疗单位在引进时要考量工作量和诊断技术力量,不要盲目引进;

传统手工制片技术是很好的符合国情的细胞学制片术,但要强调取材和阅片经验;

重视对各类细胞学诊断人员的强化培训,防止诊断质量的低下和影响细胞学专业的发

展;

加强培训、实行准入、建立质控体系、整合人才建立细胞学诊断中心是发展细胞学诊断

技术、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和集中高质量诊断优势,以适应当前医疗诊断筛查的需求,积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诊断服务。